
语文教案四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教案 篇1教学要点:
学习《琵琶行》,理解叙述与抒情相结合的艺术手法;领会天涯沦落的感伤和丰富的内涵。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作者,简介作者与作品提示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月,弄花草”,作品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长篇叙事诗,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是初唐以来七言歌行的代表作,带有很强的抒情性。由于叙事与感情的结合,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优美动人,可以说是我国古典叙事诗又一新的高峰,在诗人生前,就被广为传诵,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歌唱《琵琶行》。”时至今日,千百年过去了,但仍然感人肺腑。
二、教师引导学生对诗的内容作整体把握。
三、串讲小序,讲前布置两个思考题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串讲后提问。
1、小序有什么作用?
明确: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概况,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了写作的背景动因,并为全诗定下了凄切的感情基调。
2、小序已经简明清楚地叙述了琵琶女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为什么还要写成一首诗呢?
明确:写成了诗,人物和故事更加形象感人,更好地抒情达意,给人以更深的感情共鸣。
四、分析第一段“浔阳江边闻琵琶”。
教师简单串讲,让学生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
明确:
1、“枫叶荻花秋瑟瑟”。
叙述秋夜江边送客时的环境,秋夜江边,枫叶、荻花,色调暗淡,“瑟瑟”二字点情,景物成了溢满悲凉情感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令人顿觉秋凉袭来,渲染了送别时人物凄凉愁惨的心情。
2、“别时茫茫江浸月”。
叙述别时的情景。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中无不弥散着作者的离愁别绪,仿佛作者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景物有了感应。情景交融,自然地点染出哀伤之别,同时为水上琵琶声的出现准备好氛围。
板书
“浔阳江边闻琵琶”。
秋瑟瑟
忘归
无管弦
悲凉,奠下基调
忽闻水上琵琶声(惊喜)
惨将别
不发
江浸月
五、第二段是“江心聆听琵琶曲”。
我们知道,音乐是一种抽象的艺术,我们平常只是听,要描写它十分困难,然而白居易对琵琶音乐的描写却非常成功,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板书:
江心聆听琵琶曲
1、要求学生齐读第二段,体会作者高超的音乐描写方法。
2、要求学生找出比喻音乐的句子,并指明形容了什么样的乐声。(下一个定语,表状态)
板书:
比喻句
音乐
大弦嘈嘈如急雨
繁密(粗重)
小弦切切如私语
幽细
大珠小珠落玉盘
清脆圆润
间关莺语花底滑
宛转流利
幽咽泉流冰下难
低沉入微
银瓶乍破水浆迸
激越雄壮
铁骑突出刀枪鸣
激越雄壮
四弦一声如裂帛
戛然而止
3、朗读这些句子,师生总结运用比喻写音乐的艺术效果。
一连串精妙的比喻,写出音乐的变化,用这些具体的现实生活中听到过的声音和形象比拟描绘乐声,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刻划成有形可感的实体。读者不仅仿佛听到了那或轻或重,或快或慢,或高亢激扬,或低回鸣咽的应接不暇的乐音,而且仔细欣赏起来,还可以听出这一声和那一声又有明显的音色、音调上的区别,热闹而不紊乱,复杂而有层次。听了这一系列巧妙的比喻,就像听完一支完整的乐曲:先从轻徐悠长开始,仿佛从沉思中唤起记忆;接着众音繁会,像波涛起伏;马上又转到幽细甚至听不见,宛似悲恸抽泣;最后以短促刚劲的音响终曲,犹如急雷破山,崩岩走石。读者从这连珠式的具体可感的乐声中还能体会出弹奏者的“有情”、“不得意”以至难以明白的“无限事”,从而出色地完成了对主题的表达。
4、要学生找出通过写演奏者动作神态描写音乐的词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转轴拨弦”是弹奏前试弦调音的动作。“低眉信手续续弹”是弹奏的神态。“拢”、“捻”、“抹”、“挑”和“收拨”、“画”是弹奏时的指法,如此细腻地描写动作神态,交代了音乐的层次,从而更好地引导读者领会音乐,也表现了歌女技艺的熟练高超和作者高度的音乐修养。
六、小结本课内容。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三段“江中听诉身世苦”,学生齐读,找一个学生用第三人称的口吻叙述琵琶女的身世。
明确:“自言”以后二十二句叙述了琵琶女两个阶段的不同遭遇。前半部写早年色艺超群、红极一时的歌妓生涯。“秋月春风等闲度”一句过渡到后半部。后半部写年长色衰后的寂寞处境,“弟走”两句写琵琶女生活道路发生转折的三个原因:弟走从军,阿姨身死,年长色衰。后边写她人生道路的重大转折以及嫁作商人妇后的孤苦凄凉的寂寞生活。
这一段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用年轻貌美衬年长色衰;用门庭若市衬独守空房;用昔日欢笑衬后来的辛酸;用夜梦往事衬孤寂伤感的情怀。
作者塑造了琵琶女这样一个封建社会中被玩弄、被侮辱的妇女的典型形象,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商人重利寡情提出了控诉。
江中听诉身世苦
前半部:色艺超群,红极一时,欢乐奢华
后半部:年长色衰、委身贾人,孤苦寂寞
对比、反衬
二、师生共同学习第四、五段。
板书
同病相怜感慨多
重闻琵琶青衫湿
三、结合全文,让学生找出写音乐效果的句子,说明其作用。
明确:
1、“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以主人与客人的表现衬托音乐美妙惊人。
2、第一次演奏后“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人们被音乐打动,心往神驰沉浸在音乐当中,衬托音乐高超迷人。
3、再次弹奏时:“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坐中泣下谁最多?江洲司马青衫湿”写尽音乐的感人力量。
四、分析琵琶女的人物形象
五、分析“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句内涵。
明确:“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歌女不幸遭遇的同情,又抒发了自己谪居江洲后的郁闷的心情,隐含当时社会变乱,政治衰落给人们造成的痛苦,意义深刻。“天涯沦落”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写出了人们对 ……此处隐藏1955个字……舞;
③假日,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
④平时老师教我们读诗;
⑤我们看老师写字(我们对老师的依恋);
⑥校内,老师排除小纠纷;
⑦假日,我梦里寻师。
其中①②③④⑥主要写出蔡老师的“温柔”“美丽”。)
五、细读课文,体会人物形象
1.请同学们先读1—4个生活片段,说说你从中读出了什么?在旁边,写写自己的感想或评论,然后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学生自读,然后同学间交流。
3.集体交流。
让学生充分谈感受,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交流过程中,可指导学生认真体会下列句子:
(1)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画线的词语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2)我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狡猾”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3)在她女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看)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看到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第一次)吃了蜂蜜。(把画横线的词换成括号里的词好不好?为什么?
(从前4个生活片段可体会出:①假生气——真爱学生;②教跳舞——关系密切;③观蜜蜂——良师益友;④教读诗——影响深远)
4.小结:是啊,像这么“温柔”“美丽”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请同学们带着对老师的爱齐读第8自然段。(出示第8自然段字幕。)
你能用上关联词“即使……也”“连……都”赞赞蔡老师或你喜欢的老师吗?
“是啊,这么一个受人爱戴的老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他……”再读第8自然段。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语文教案 篇4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能熟练掌握这两单元的生字词,并能熟练背诵和默写要求掌握的课文。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感知课文的内容,体会文章的优美语言。
3、掌握练习中的基本知识,能正确地完成类似的练习。
教学课时:
总共四教时。
第一二课时教学(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能熟练掌握这两单元的生字词,并能熟练背诵和默写要求掌握的课文。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感知课文的内容,体会文章的优美语言。
教学重点:
熟练地背诵和默写所要求会背的课文。
教学过程:
一、感知课文内容
1、《小镇的早晨》
①、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小镇的早晨的?
②、激发学生有感情地背诵。
2、《鼎湖山听泉》
①、自由读,找出描写泉声的语句和描写泉水的语句。
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背诵,特别注意背好描写那四种泉声的部分。
3、《莫高窟》
①、小声读,想一想,这课介绍了莫高窟哪些方面?
②、文中有一句是承上启下的,你能找出来吗?
(这个题目用来补差。)
③、强化背诵,注意分形式去引导,注重乐趣。
④、注意寻找文中的中心句。
4、《快手刘》
①、你知道快手刘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
②、他是怎样变戏的呢?
(简要地说一下。)
③、复述快手刘变戏的部分。
5、《滴水穿石的启示》
①、自由读课文完成以下问题:
水滴是怎样把顽石滴穿的呢?
滴水穿石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呢?
你能用简要的语言说一说文中举到的这三个人物吗?
②、举出一个事例来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
6、《装满昆虫的衣袋》
①、用简要的语言说说法布尔是一位怎样的人物。
②、文章为什么要用以上题目作为课题呢?
二、修改病句
1、出示例题
新沂的春天是个美丽的地方。
他正在织着毛衣和美妙的音乐。
2、分析典型
要让学生首先找出毛病所在,理解这类型,然后再进行修改。要避免学生找不出病因,而进行修改。同时还要注意进行最简单的修改。
三、积累词语
1、按以下方式进行积累:
①、AABB
②、ABCC
③、ABB
④、AABC
2、以上的题目要重点积累“④”,另外防止学生把字给写错了。
四、积累这两单元的古诗。
(不仅会背还要理解古诗所写内容。)
五、默写本单元的词语。
(对掌握不牢的还要再进行补课。)
第三四课时教学(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这两单元的基本习题,并较好地形成技能。
2、及时发现不足,及时给予补救。
3、通过练习让学生能掌握这一类的习题,能正确地做出。
教学重点:
修改病句部分。
教学过程:
一、词语搭配
猛烈的战斗
热烈的疼痛
激烈的光线
剧烈的掌声
强烈的攻击
改变技术
改善错误
改进态度
改革方法
改正生活
●做完后要认真去审题,再试一试连其它的是不是也还可以,否则会两个两个错。
二、照样子完成作业
1、急匆匆
孜孜不倦
波光粼粼
整整齐齐
●、注意字不要写错了。
2、例:老师说:“你行,一定能做成这件事。”
老师摸着我的头,坚定地说:“你行,一定能做成这件事。”
小华告诉小刚:“明天我们去春游。”
老师对小明说:“只要你努力,这件事你准能完成任务。”
●、注意这里面既要有动作,也要有人物说话时的神态等等。
三、修改病句
1、出示习题
①、莫高窟是举世闻名的
②、南京城的风景建设得越来越美了。
●一定让学生找出病因,然后再修改,不要多修改。
四、背诵积累
1、走在大街上,仿佛置身在。路,
人,沿街摆满了。
2、小镇的早晨是恬静的。穿镇而过的小河。
河水,河面。
3、那像小提琴一样;
那像,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
4、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成百上千的飞天,有的,;有的,;
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
;有的,翩翩起舞……
●、这一题要强调学生的写字,不要把字给写错了。对不能正确完成的同学还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及时补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