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资料 > 中小学辅导

山西省届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语文试卷

时间:2025-11-21 10:03:08
山西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语文试卷

山西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丝绸之路”是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赋予汉代中国和中亚南部、西部以及印度之间以丝绸贸易为主的交通路线的名字。但随着学术研究的深入、考古发掘的进步,丝绸之路的含义越来越广,范围也越来越大。的确,丝绸之路早在汉代以前就存在于中西之间,也不仅仅局限于中国与中亚、南亚的交往,还包括西亚、地中海地区以及海上丝路所连接的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等地;贸易物品也不仅仅有丝绸,还有各种手工制品、植物、动物、美术品等。因此,不能死板地看待“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一条活的道路,虽然汉唐丝绸之路基本走向大致固定,但由于政治、宗教、自然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选取不同的走向。我们曾经在吐鲁番出土文书中发现一件公元474年至475年阚氏高昌王国护送各国使者出境的记录,它勾勒出当时南北、东西交往的路线;也说明当时虽然兵荒马乱,但丝绸之路仍然通畅。

历史上,丝绸之路干道周边强大的势力,都希望能够控制这条既有经济利益又有军事价值的交通路线。吐鲁番出土的一些文书,为我们提供了不少商旅行走在丝路上的记录,也记载了强大的国家制度对于交通路线的维护所做出的艰苦努力。丝绸之路沿线的许多城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对丝绸之路的维护、东西文化的交流作出了贡献。甚至有些今天看来比较偏远的城镇,在某个历史时段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位于今陕西最北端靖边县的统万城,在北魏打通了从河西到达北魏首都平城的捷径之后,就成为西方世界与平城交往线上的关节点。

丝绸之路对于人类文明的最大贡献,是加强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促进了东西方双向的文化交流。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关系好的时候,文化的交流会通过官私渠道,畅通无阻;有的时候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因为政治或其他原因断绝了关系,但文化并不因为政权的敌对而完全断绝交流,文化的因子会通过其他途径输入或传出。这两方面的情形,在历史上都留下许多的例子。如从北朝到隋唐,中国与波斯一直保持着非常友好的关系,相互之间除了政治声援,还有多彩的文化交流景观,不论作为物质文化代表的金银器,还是作为精神文化的景教、摩尼教,都从波斯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而波斯与中国的两种文化在唐朝交融产生的成果,比如唐人制作的波斯纹样、仿金银器制品,又从中国传到新罗、日本。

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是双向的。虽然我们目前在中亚、西亚没有看到类似新疆古代遗址出土的汉文典籍资料,但撒马尔罕壁画上手捧丝绢的唐朝使者,波斯斯文、阿拉伯文文献对中国物产、工艺传入的记录,以及大量瓷器、丝织品的考古发现,都说明了中国文化西渐的深度和广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丝绸之路已不再是以丝绸贸易为主的交通路线,而是东西方双向的文化交流之路。

B.丝绸之路既有经济价值,也有军事价值,只有势力强大的国家才能控制好这条路线。

C.山西最北端靖边县的统万城因为比较偏远而成为西方世界与平城交往线上的关节点。

D.无论国家之间、民族之间关系是好是坏,人们之间文化的交流通道从未中断过。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从丝绸之路的命名写起,得出了不能死板地看待“丝绸之路”的结论。

B.文章主题部分侧重从中国与波斯文化交流方面来论证丝绸之路是一条活的道路。

C.文章列举唐人制作的波斯纹样、仿金银器制品,论证波斯与中国两种文化在唐朝有交融的观点。

D.文章用金银器和景教、摩尼教都从波斯传入中国的事实,证明了波斯与中国有多彩的文化交流景观。

3.下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丝绸之路的含义和范围越来越广,这得益于学术研究的深入以及考古发掘的进步。

B.丝绸之路走向大致固定,但不同时代有不同变化,这也说明丝绸之路是一条活的道路。

C.从出土文书中有关阐氏高昌王国护送各国使者出境的记录可知丝绸之路的演变轨迹。

D.从撒马尔罕壁画、波斯文、阿拉伯文献及一些考古发现中可见中国文化对中亚、西亚的影响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一页的翻过

张承志

前年回草原时,以前羊群珠散草海的风景,被挖上了疮疤似的黑窟窿。原来是承包了这片草原的一支采矿队,挖开青草,开出一个个采铜的土矿坑。采矿坑或是矩形的探槽,深数米;或是坑道,深不可测。

以前,牧民们讲述四周地名的时候,总是带着神秘的语气。“有翡翠的地方”,它既是牧民的古老家乡,也是我插队的最初营地,我自然也很喜欢这个地名。谁知古老地名是一种原罪,因为它招灾酿祸。

马驹在矿坑里摔断腿,掉队的羊被人盗走。前年发现,牧民兄嫂的神经已经失衡,我也目击了游荡成群的闲汉,夜间轰鸣的载重卡车。黑洞愈挖愈多,南边山坡一片疮痍。采矿队每天用大拖拉机运水,水井几近干涸,在水草丰足的乌珠穆沁罕见的水纠纷,终于出现了。人们争执时一片混乱。家家的狗都晕了,不知该叫该咬。去年夏天再回草原,牧民兄嫂更加憔悴了,他们求救般地望着我,不知所措。

在都市里,我们习惯了在可怕的喧嚣中,日复一日让双耳渐渐失聪,让眼球终日充血,让心被扯出一根线。我们在大都市里,以憔悴换回存活,忘了安宁也是自己的权利。

而北方的大草原则不同。那里静谧得——据说能听见四十里外的一只獭子咳嗽。草海的潮动能吞吸近在咫尺的声音,所以经常是当汽车一直开到鼻子下头,才被人听见。

原来养牧五畜的游牧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费几千年时间渐渐凝结了自己的传统。他们享有几十里空阔的前庭,又枕靠同样几十里空阔的腹地。所以视野里任何一星人影都为他们了解,知道那是谁家的老人寻马找牛;同样哪怕夜深时分的一声响动也能为他们判断,意识到那是某某趁月色运草。

环境的巨变,安宁的打破,不仅是对一种千年未改的古老心理的压力,也是对一种特殊能力的破坏——牧民们对自己不能判断感到慌乱。无力的感觉,是从未有过的。

总之,享有纯粹而悠久的安宁,也许是游牧民的一项奢侈。相比都市,我们愈感到它才是人的基本权利。不管怎样,安宁被打破了。

一连三年,每个夏季我都返回乌珠穆沁的草原,为的是在渴望的安静里休息身心;没想到,却看够了历史翻页的实相。

第一年的富裕使我惊奇而满足。第二年门口就出现了闯入者;对来串门的采矿队,我不知说什么才好。我只能叨叨些保护草场,心里却满是烦恼。我的安宁也被毁了,千里迢迢地来看破坏植被。第三年牧民兄嫂要求我立刻去为他们上诉官员,他们已经急得乱了方寸。

窥见了历史的翻页,究 ……此处隐藏2514个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呼延赞作战勇猛,敢于冲锋在前。呼延赞初为骁骑卒,便以勇,得到太祖的赏识与提拔;后来跟随太祖征伐西川和太原,他总是不顾个人安危,身先士卒,英勇无畏。

B.呼延赞出京任官,但无治理能力。呼延赞出京任保州刺史、冀州副都部署,到军队驻点后,因没有统领才能,改任辽州刺史;又因为没有治理能力,再任都军头等。

C.呼延赞恬淡自守,受到大家夸奖。皇帝增补军校时,众人都争相表功,有的人甚至争执起来,唯独呼延赞置身其外,对自己所任官职所得俸禄颇为知足,受到赞赏。

D.呼延赞生性率直,对国忠心耿耿。呼延赞勇猛强悍、随和率直,常常言说希望能够与敌拼杀,死而无憾;并且在身上纹上“赤心杀贼”这几个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念无以报国,不敢更求迁擢,将恐福过灾生。

(2)性复鄙诞不近理,盛冬以水沃孩幼,冀其长能寒而劲健。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归雁二首(其二)

陈师道

作计胸怀早,为生去住频。

固为阴岭雪,不尽洞庭春。

巧作斜行字,催归去国人。

知时如有信,决起【注】亦相亲。

【注】决起:断然飞起。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句句围绕着归雁而写,但句句又直切思归之情。

B.“作计胸怀早”一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写雁对归来早在心中有了打算。

C.“固为阴岭雪,不尽洞庭春”两句用推测的语气来写雁去留的原因。

D.“知时如有信”写雁是知时鸟,人们看到北雁南飞,就有了归家的信心。

E.本句用雁的归飞反衬人的思亲之情,照应了首句的“作计胸怀早”。

2.“巧作斜行字,催归去国人”两句在形象描绘与情感表达上十分精妙,请简要赏析。

四、情景默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望岳》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抒发自己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积极进取的豪迈情怀。

(2)苏轼《赤壁赋》结尾处主客的精神达到了本质的飞跃:“________________”——忘记了还在舟中:“________________”——忘记了时间。主客皆进入了“________________”这种自不变者而得出的豁达超然之“乐境”。

五、选择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抗日战争的硝烟虽已消散,但全民族毁家纾难的历史永远不能遗忘,浴血奋战的英雄应当永远被我们铭记。

②此等轻松风趣的好书,每天只读上几页,竟然不忍卒读,希望与此书的缘分尽量延续得久些才好,为此刻意地“慢读书”。

③从来不认为自己口齿伶俐到足够被赞美巧舌如簧,然而平常应对能力倒不错,遇到这样的问题,我的反应却是张口结舌。

④建设生态文明,需要生态文化的熏陶,呼唤生态道德;中国大自然文学热方兴未艾,必将迎来属于它的文艺复兴。

⑤任何一项改革,都不是一挥而就的,我省现在正在进行的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工作也同样如此,它需要长时间的努力。

⑥在这支倚天铸剑的队伍中,有一位意气风发的科学专家——他目光如炬,时刻关注导弹技术发展。

A.①②⑥B.②③⑤C.③④⑥D.①④⑤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虽然只有十多位代表出席,但是中国社会的伟大巨变却实质性地开始了,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B.国庆、中秋双节将至,又恰逢天津海昌极地海洋公园建园7周年,这个10月,公园将展出系列主题活动,将欢乐与祝福送给广大游客。

C.我国近年来大力倡导工匠精神,激励和引导中国企业发扬工匠精神,把产品做专、把质量做优、把品牌做强,打造更多享誉世界的中国品牌。

D.在对于中国文化潜在选择类型和选择渠道的调查中,将近三成以上的受访者希望通过互联网的便捷渠道接触到中国文化。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窗外雨声大作,唰唰的声音越来越急,仿佛千万片树叶在奔跑。这雨声像极了无法赶路的旅人的心情:急迫,却寸步难行。屋里的男人却被这瓢泼大雨激出了雅兴。,,。,,。他撇开了贬官的失落,也没有把大雨的到来看作一种耽搁。他享受着旅程,享受着美酒,享受着诗情,享受着笔墨与纸张的触碰,享受着生命在大地上回响的磅礴歌声。

①尽管他曾经就这两件事情写了两篇文章,仍意犹未尽

②沉静而昂然地泼墨挥毫

③他想起了三年前朋友送给自己的以黄柑酿就、名为“洞庭春色”的美酒

④于是,他备足笔墨,铺上白麻纸

⑤也想起一年前自己用松节酿酒的诸多往事

⑥就着“树叶在奔跑”的声音

A.③⑤④⑥②①B.④⑥②③⑤①C.③⑤①④⑥②D.⑤③①④②⑥

六、语言应用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每个孩子_____,只是花期不同而已,有的花开在春天,也有的开在别的季节,_____,你不要急,也许你家的花是在夏天开,我们要做的就是“静待花开”。但是,也许很多家长并没有真正懂得这句话的含义。_____,而忽略了“默默耕耘”。我们习惯了说“别人家的孩子”,但又有哪个人家的孩子,是天生那么好呢?

下面文段的三个语句存在逻辑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目前,不少城市都存在道路交通标志或指示线不清晰、道路中间莫名出现隔离带、连续井盖事先无提示等问题,①这是交通事故频发的根本原因。因此解决道路标识与实际脱节和不符的现象,②需要社会各界认真规划、治理。道路交通标志设置的目的是,给驾驶者或行人提供引导、提示。如果提示本身就成问题,把人搞得晕头转向,何谈引导道路标志牌设计不合理、标志不清会影响道路通行,导致交通拥堵,③必然导致交通事故。对此,路标设计者和城市交通的管理者,还需再多用点心。

①归结原因错误,应当修改为:这是交通事故频发的原因之一、

②划分责任错误,应当修改为: 。

③定性不符合事实,应当修改为: 。

七、材料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这个世界从不缺乏有才能的人,但缺少有精神追求的人。人生是没有路标的单程轮回,固守心的航向,需要非凡的勇气。以微笑驾驭人生之舟,你才能收获一路精彩!

你认为该怎样驾驭自己的人生之舟呢?请阅读上面三句话,从中选择两三个相关词语形成有机联系,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山西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1月月考语文试卷.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