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 > 说课稿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时间:2025-09-22 13:55:10
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七篇

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七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认真拟定说课稿,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三)第一课时76页《套圈游戏》。这节课是在学生学完100以内加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我通过课件创设套圈游戏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体验数学和理解数学,强调数学与社会的联系,通过学生数学活动的参与,目的是让学生探索并掌握100以内数连加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渗透估算意识的培养。

教学目标

⑴认知目标:结合教学情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意义;探究并掌握100以内数连加的计算方法,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2)能力目标: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探索与解决问题,激发并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并掌握100以内数连加的计算方法。

难点: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二、 说学情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还是以无意注意为主,教学时尽可能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密切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使知识变成学生的切身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他们在玩中学,在动中求知,通过探究、交流去探索创新。

三、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为了避免单纯计算而带来的枯燥无味,我抓住低年级学生好动爱玩,好奇心强这一特点,按排了四种教学方法来完成教学,运用观察法-获取已知的条件,用估测法-体会估算必要性,用引导法-体验算法多样化,用游戏法-扩展学生的思维,让计算教学也生动丰富起来。

四、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按以下四个环节进行: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上课前和学生课前谈话问学生平时喜欢玩什么游戏?引出课文所学内容。出示课件让学生观看后提问。你能狜狜谁会赢。

(二)验证猜测,探索算法

1、估算.

学生通过分析统计表上的数据,初步估计淘气是赢家,培养学生初步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此处,学生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采用多种估算方法去进行估计。

(1)、比较每一次得分的多少;

(2)、比较赢的次数;

(3)、通过移多补少比较赢的次数;

小朋友说得都真不错!但是你的估计真的对了吗?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呢?

(1)学生说方法:可以先算出三次比赛结束后,淘气共得了多少分?

再算出三次比赛结束后,笑笑共得了多少分?然后再比较。

(2)揭示课题. 生说师板书:淘气共得多少分?24+29+44=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一年级下册数学《套圈游戏》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一年级下册数学《套圈游戏》说课稿观察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呢?(三个数连加)以前我们也学过,你知道连加的运算顺序是什么呢?(生:从左到右计算)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100以内数的连加。(板书课题:连加)

2、探索算法.

(1)学生自己探索算法。(学生通过预习,通过对前面所学知识的迁移,自己尝试计算三个两位数连加)

(2)反馈,交流算法. 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方法。教师适时讲解。

(3)优化算法. 让孩子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三次比赛结束后,笑笑共得了多少分?

3、小结:

通过计算,可以验证我们的估计是对的,其实估算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很大的作用,我们经常要运用它。

(三)巩固新知,运用新知

出示一个举重运动员参加比赛时的情境,让学生记录课件中运动员每回所得的分数。当裁判,观看比赛,记录分数。先估估谁会赢。然后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此处以学生生活为背景,有意识地将计算知识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学生发现原型以外的知识,赋予学生在数学深层次上思考的机会。

(四)交流评价,课堂总结

这一环节是全课的总结部分。我以这节课你学会什么?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交流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使他们强化对新知的理解。

五,板书设计:

本节课我采用了这样的板书设计,简明扼要,一目了然,重点突出,充分强调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以上是我对《套圈游戏》这节课的教学设想,突出了以问题为教学线索,以学生为课堂主体,以情绪为学生动力的特色。

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一年级数学(北师大版)第三章加减法,第八课时----可爱的企鹅.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认识并理解大括号和问号,能根据情景图做有关的加减法.

(二)教学知识目标

1.理解问题情景中的大括号和问号的含义.

2.学会做有关的加减法.

(三)教学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五)教学难点

看图正确理解数量关系

二、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出示情景图----可爱的企鹅1)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三)活动一:观察讨论,学习新知1

(观察图片:可爱的企鹅1)

教师:仔细观察图,说说图的意思,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2.教师提问

(1)想一想图中的大括号表示什么 问号又表示什么

(2)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这幅图的意思吗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教师板书:6+3=9

(3)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自由交流)

(四)活动二:加深理解,强化新知.

1.(出示图片:可爱的企鹅2)

2.小组合作学习

要求:(1)仔细看图,完整地说一遍图意.

(2)图中的大括号表示什么意思 问号又表示什么意思

(3)怎样算出藏起来多少只企鹅呢 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

3.小组汇报

(五)动手操作.(展示课件3)

三.巩固练习,启发思维(完成练一练1---3题)

四.小结

五.说教学方法

1. 设 ……此处隐藏6986个字……

我说课的内容是西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数数数的组成》(板书课题),该内容的知识基础是20以内数的认识,同时又为20以内读数、写数以及万以内数的认识作铺垫,就像一座彩虹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教材在此处安排100以内的数数、数的组成,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的认知发生一个飞跃,那就是引领学生的思维从一个一个数发展到一十一十数,感悟几个十组成几十,几个十和几个十组成几十几。

二、说目标

结合学生实际、教材内容,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我预设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生会一十一十数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

2、经历数数的过程,让学生的思维在具体情景中从一个一个数发展到一十一十数,并感悟出几个十组成几十,几个十和几个几组成几十几,掌握“数群”策略,体现数群思想。

3、提供交流、活动平台,营造宽松愉悦氛围,让学生感受数的奥妙,体验学习的乐趣。

这样一来,三维目标有机融合,形成一种活力。其中让学生会一十一十地数数及数的组成是重点,建立“10个一是一十”的数群策略是难点。

三、说学情

为了能较好的落实这些教学目标,在上课之前,我还将充分了解学情,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那就是很多孩子都能从1数到100,但只是浅层次的数,没有思维的深度,因此可以提供展示平台,做到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对于那些平时思维能力比较弱的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动手、勤于思考,让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整个探究活动中。当然,对于思维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来说,要积极引导他们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养成善于展示、勇于创新的学习品质。

四、说教法

但是这一切的关键是要采用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目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我只是一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针对100以内数数及组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将采用观察法、发现法、合作法、展示法、归纳法等。不过,教无定法,只要是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和选择教法。

五、说设计思路

我的设计思路是启动、互动、自动、整合。启动就是激起数数兴趣和动力,互动就是探究出数数方法,形成“数群”策略,自动就是运用数群策略感悟数的组成,整合就是巩固、拓展、升华。

六、说教学流程

(一)启动

数学知识从那里来?从生活中来,从学生已知发展而来。我首先给学生提供了数数平台:四人一组,每组提供一堆零散的小棒(46根)。

小朋友们,请数一数你们的小棒,到底有多少根呢?

这是学生们已经拥有的知识和能力,每组的小朋友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数着小棒,并争先恐后地说着最后的结果“46根”。在学生数的过程中,老师千万不能闲着,要到他们中间去走一走、看一看,摸清学生的思维脉搏,那就是大多数学生的数数方法是“一个一个地数”。这是学生思维从一个一个地数发展到一十一十地数的生长点,探究活动就从这儿开始,接下来进入互动部分。

(二)互动

1、肯定:老师微笑着肯定着学生的成功,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数数方法:一根一根数(并板书:一个一个数)

2、再次提供数数平台:(出示10枝装的铅笔整整4盒,盒子外面还零散着6枝铅笔)你能数出这些铅笔一共有多少枝吗?

学生一会儿就能报出准确的结果:46枝!这时老师千万不能只关注“46枝”这个结果,一定要把住学生思维的跳动:他们会一根一根地数吗?应该不可能!因为学生只能通过观察,发现10枝一盒,4盒40枝,盒外的6枝也可以一眼看出,不必也不需要一根一根地数,而是一群一群地数,即采用“数群”策略,得出“46枝”。这个情景把学生逼到了思维的边缘,在润物无声的思维冲突中从“一根一根数”突围而出,发展到“十根十根数”,可谓一个飞跃,全新的教学理念就体现在这样的细节上。

3、导出“数群”策略:“十根十根数”

当老师追问学生的数数方法时,学生会惊喜地发现自己居然采用了“十个十个数”的方法,学生能不高兴吗?(并板书:一十一十数)在快乐的学习中,学生“创造”了数数的方法,有了成就感和自豪感,“数群

”思想不知不觉渗透到学生的脑海中。这样,我充分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认识。这正体现了一种理念,那就是:真正的数学学习,是让学生自己学会而不是教师教会,是让学生想懂而不是老师讲懂。自己学会才是真会,自己想懂,才是真懂。

(三)自动

当得出“一十一十数”是数数的好方法时,学生的学习内动力更加强劲,一切水到渠成,进入自动状态。

1、数小棒(请小朋友们拿出开始的46根小棒):这时我们来数这些小棒,你准备采用什么数数方法呢?

我们可以大胆地预测,学生大多数会认可“一十一十数”的方法。此时此刻老师组织每组学生合作将每十根小棒捆成一捆,每组4捆零6根。学生会在观察、操作中深刻地思考:10个一是一十。这种有观察、有思考的操作活动就是“做数学”。捆完之后,请他们看着自己的操作成果一起数一数,学生会兴高采烈地数着:一十、二十、三十、四十、四十六,体验着数数的快乐。

2、数动物:出示例2的主题图(灰兔、白兔、黑羊、白羊数量不一,依次排列,每行10只,共10列。)

让学生说出各种动物的只数,彰显数数方法及数的组成。比如:灰兔有多少只?(28只)你是采用什么方法数的?(十只十只数)你知道28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吗?(2个十和8个一)……

当说到灰兔、白兔、黑羊、白羊一共有多少只时,老师要特别留心,因为学生可能出现两种思维,一种是四种动物的只数相加(28272322=100),另一种是在图上数,刚好10个十,10个十是一百。这时老师要把住学生的思维,不否定“只数相加”的方法,但要张扬“10个10个数”的方法,让学生在“一十一十数”的基础上感悟10个十是一百,一百就是由10个十组成的。还可以安排学生一捆一捆地数小棒,深化知识:10个十是一百,一百就是由10个十组成的。这是从10到100的飞跃,是“数群”策略的进一步发展。

(四)整合

1、数数活动:一个一个数,从66数到88;一十一十数,从10数到100,再从100数到10。感受着两种数数方法的策略。

2、数的组成:例3的情景图(乒乓球、钢笔、月饼),运用、巩固几个十组成几十,几个十、几个一组成几十几的认知。

3、说说生活中你用到的数(几十或几十几),学生激动地说着。

4、延伸:老师话峰一转,如果我们遇到很大很大的数,你还会采用一十一十数的方法吗?请小朋友们课外去交流交流。此时让学生的思维又有了一个新的生长点,那就是:遇到很大很大的数,能一十一十数吗?假如不能,又会是怎样的数数方法呢?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简单明了,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特点,能呈现出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

数数数的组成

一个一个数:

一十一十数:

《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说课稿模板七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