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 > 学习计划

语文学习计划

时间:2025-08-29 13:55:13
关于语文学习计划四篇

关于语文学习计划四篇

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我们的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我们要好好计划今后的学习,制定一份计划了。计划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学习计划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学习计划 篇1

在语文课上,我问孩子们:“你们知道奶酪吗?”很多孩子都说知道。“想吃吗?”“想!”我从讲台下拎出一大包事先准备好的奶酪分给他们。孩子们吃得津津有味的。调皮的范志文最先吃完:“老师,还有吗?”“有啊,但你得告诉我奶酪是什么味道。”“有点咸,还有点酸。”他回答。“奶酪虽然味道不好,但很有营养,每天坚持吃一块奶酪,能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强化骨骼,使身体变得更强壮。身体的生长要吃食物吸收营养,而智慧的生长要多读书吸收知识。”

一、选好“奶源”

我宣布语文家庭作业由学生自己从“补充习题”中任选4题完成,已经掌握的学生可以不做,然后把做作业的时间用来看书,把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段落等写在本子上,记在心里,每天语文课前在全班交流。听完我的话,孩子们一片欢腾。

第二天语文课,我刚进教室,只见他们每个人手中都高高地举着一个本子,大喊:“老师,我抄了3首古诗!”“老师,我昨晚看了《歇后语大全》,我抄了好多!”“老师,我写了20个成语!”……这样的情景大大出乎我的预料,更让我惊喜的是,我本打算找两三个孩子上台汇报,可是,看着他们争先恐后的样子,我决定这节课不上新课了,而是让孩子们一一上台展示。虽然他们的普通话还不标准,时常读错字音,会把句子读破,摘抄的内容也比较浅,但这让我看到了希望——他们一定会爱上语文课,学好语文知识。

我告诉他们,从下节课起我们按座位顺序进行展示,每天两个人,每人两三分钟。因为时间有限,所以每天展示的内容一定要精彩。要想让别人觉得自己的内容精彩,首先你自己必须觉得你摘抄的内容会让别人感兴趣。那么,这就要求我们每天在读书时用心读,哪些内容让你兴奋,这就说明你找到了自己想要找的东西了,这时你就可以把它摘抄下来,还要认真读、反复读,争取不看笔记本就能很流利地表达出来。

果然,陆晓雯和魏浩天让我和全班的孩子为之一振。陆晓雯流利地为大家讲了一则寓言故事《郑人买履》,后来还向大家介绍了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而魏浩天更让我惊叹,他居然完整地背诵了岳飞的词作《满江红·怒发冲冠》。我问他:“你以前就会背吗?”他说:“我家有一把扇子,背面就是这首词,因为有很多繁体字,我不认识也不会背。但是,我想我们班同学一定没听过这首词,于是我就上网查了,并抄下来背。”“这么长的一大段话,你是怎么背下来的?”我追问。他说:“我昨天晚上背到11点,今天早上6点多我就起来背了,早读课我又背了几遍。”听完他的回答,我带头为他鼓掌,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好的开端,会带来好的过程和结果。在这两个孩子精彩表现的感染下,每天语文课前的五分钟成了孩子们展示、分享、体验成功和快乐的时刻。

二、“奶酪计划”得坚持

一天,因为学校临时召开了一个紧急会议,我上课迟到了几分钟,一路小跑冲向教室。我本以为教室会乱成一团,没想到“奶酪计划”正常进行,原来班长杨茜主持了“奶酪计划”。于是,从那天以后,“奶酪计划”被我完完全全地交给了孩子们。主持人和发言人,在班干部讨论的基础上全由他们自己决定。不仅如此,他们还制作了一个表格,每天谁主持、谁主讲一目了然,而且时间准备充分,大大提高了学生发言的质量。

20xx年4月22日,第一节课是语文课。主持人肖雅轩面带笑容走上讲台:“今天上台发言的同学是李长青,他发言的主题是‘歇后语故事’,大家掌声欢迎。”李长青的父母离婚了,他爸爸在附近的工厂上班,晚上经常加班,由于害怕,他经常在睡觉前打开电视看着看着就睡着了,让人怜悯。但这个孩子乐观、机灵,喜欢看漫画书和趣味性很强的书籍,“歇后语故事”的发言主题正好切合他的阅读兴趣。平日里一向嬉皮笑脸的小家伙今天居然满脸严肃地走上讲台:“各位同学,今天我想换一个主题,我想向大家发布一则新闻。就在今天,也就是20xx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了7.0级的大地震。地震造成了大量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发言结束,我提议全班同学为地震中的死难同胞默哀。一周后,全体师生在学校操场集会向灾区捐款,在主席台上宣读《倡议书》的孩子就是李长青。

从那以后,我们的“奶酪计划”不再局限于好句好段、古诗、故事了,有了许多新的形式和内容。我和孩子们还给它们取了好听的名字:“新闻发布会”(介绍国内外新闻)、国学讲堂(讲解《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开心乐园”(笑话、脑筋急转弯、成语接龙)、诗词鉴赏(唐诗宋词名篇、名句)。这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又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三、分享“奶酪”

我们班的这个活动传到了相邻的几个班级,我在语文教研活动中推广了这个活动。如今,学校的所有班级都加入了“奶酪计划”,不仅是语文学科,数学、英语学科也在别开生面地开展着这项活动。今年,我又带了一个三年级的班级,我想,他们一定需要这样一份营养丰富的“奶酪”。也许我还可以这样:将每个孩子每天在语文课前说的每一句话都记录下来,并整理、归类,让它变成一本书,将来作为礼物送给他们,并告诉他们,这里记录着他们成长的脚印,记录着他们快乐的童年。

语文学习计划 篇2

三个多月的国培学习,转瞬间就要结束。通过这次“国培计划”远程项目的培训,使我学习到了很多知识。而且在国培计划中有幸倾听了众多专家和学者的精彩讲解,使我对语文的教学有了更多新的认识。

这次的国培教育,对我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这是收获丰厚的三个多月,也是促进我教学上不断成长的三个多月!所以在即将离别时刻,我会将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打包,再慢慢的咀嚼、消化,进而将这些“高营养”的知识“大餐”内化为我学习的动力,教学的资本。

在这三个多月的时间里,我认真聆听了专家们教育教学理念。他们以深入浅出的方式把许多教育理论让我们能够轻松地接受。他们的卓越言行俯仰皆是,凡此种种,不可一一列举,而同时,启发了我等心智的点点火花也如满天繁星,在我的心际闪烁。

专家的所“言”更是使我受益匪浅。有时他们信手撒下的三言两语,就如一道绚丽的亮光,驱走了我教育思想中的一角黑暗;有时他们一句简单的反问,又能使我向青草更青处探索;语文教育的语文味道是什么?应当作一名什么样的语文教师?在素质教育和考试之间,教师如何作才能跳出优美的舞姿?如何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形成理论?再用理论反作用于实践?

我们许许多多的收获,也还有许许多多的疑问。专家们的精彩讲座解开了我个人思想中的诸多问题,但新的问题又随之而生。除掉杂草后如何种上庄稼?这就 ……此处隐藏1292个字……规律做桨;老师导航,计划杨帆,顺利抵港!

首兴趣:知而好,好而乐。

首先,我们要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这个培养过程,古人分为三个阶段:知之、好之、乐之。先说知之:走进语文,不抵触,不反感,不因对以前的老师、教材和考试的印象而迁怒语文;能如此,方可初尝语文的甘霖。再说好之:日日操习,用心投入,不懈怠,不放弃,不因外界干扰、其他学科和考试分数而离开语文;能如此,方可欣赏语文的漫天红霞。后说乐之:处处留心,养成习惯,言谈举止,一笑一颦,莫非语文;能如此,方可进入语文的'神仙洞天!

次自主:观千剑,操千曲。

古人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强调的就有自主学习的重要。语文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教师的教不会直接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而只能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求理解,才能逐渐达到自会读书,自能作文的境界。

企图靠老师讲得好、深、透,学生只管默默聆听、记忆就学好语文,这种想法已被无数事实证明:此路不通!因此,有意识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作好自主学习规划,加大自主练习的力度,自奋其志,自求其通,也是一条极重要的语文学习规律。

必多写:思欲丽,笔磨秃。

同学们学语文所为何事?我以为可以用十二字概括:丰富心灵、明白事理、完美生活。这就是要锻炼自己的感性和理智,我简化为思欲丽:情感思想要富赡犀利!现实中,我们许多同学只会作题,从来不注意自己感性和理智的锻炼,其情思通常表现出两个缺陷:一是浅:情感幼稚化,思维平面化,既无深情,也无遐思;一是窄:生活面窄,导致了关注的主题窄,既少阅历,又缺大气。要纠正这两个缺陷,使自己的情思深、广,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同时,必得加上一个字:写!写可以酝酿和升华情感,写可以廓清和锻造思想。思欲丽,必多写!

坚持写日记,这是许多伟大成功者的良好习惯;至少要坚持每周练习写作两次:生活札记一篇,记录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鲜活素材;读书笔记一篇,养成阅读习惯,整理读书收获。三年里,能写到三至五万字,是基本的量的要求。如此,方可谓:笔磨秃。

定多读:破三春,汇九流。

在你学习的这三年中,要下定决心广泛而深入的阅读,这就叫勘破三春。阅读时,要涵盖古今,包举文理,融会中外,首重哲学,这就叫融汇九流。

举凡人类心灵智慧的结晶,能开眼界、除迷狂、启思维、美德行、富心灵者,均可大读特读。尤请注意:不要只读文学作品,只读中国作家。

强积累:有诗书,有成竹。

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就是模仿,模仿的榜样(模板)应该是什么呢?当然是前贤今人的成功之作。茅盾背《红楼梦》、苏步青熟读《古文观止》的例证,当是大家熟知的。通过长期的艰苦的积累,在头脑中建立起丰富的语言范式,形成兴奋灶,这就是我们要追求的腹有诗书。

运用这些范式,模仿着说,模仿着写,先求其形似,后求其神似,最后求其超越。这样,就很容易有学习个充实感、成就感、条理感,就不会再感到语文学习空泛、无力、不可捉摸。这种状态可以称为胸有成竹。

重感悟:思千载,想万物。

古诗云:心有灵犀一点通。怎样才能作到对语文学习心有灵犀呢?首先,要广见博闻(多读)、反复尝试、积累范式,因为灵感总是出现在辛苦劳动之后的彩虹;其次,要养成联想和想象的良好习惯,力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决不压抑、束缚自己灵感的飞翔;再次,要努力营造平和清明而又跃跃欲试的心理状态,沉浸其中,体验品味,不急于求成;最后,要敢于相信自己的直觉,相信自己通过积累、模仿而形成的灵感思维的有效性。

经过多次成功的灵感闪现,就要总结自己感悟的角度、方式、条件,把它变成自己进一步学好语文的利器。

细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记》也强调:慎思、审问、明辨,就是要谨慎的思考,审慎的发问,明确的分辨。在语文学习中,欲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先要多思:不论哪个学习环节、何种学习任务中,决不盲目接受任何未经自己思考的东西,这样方可保持自主性,提高学习的兴趣,使多读有味,多写有效,积累有益;次求深思:决不浅尝辄止,而要多方追问,务求水落石出,直至原形毕露;后求善思:不钻牛角尖,而是随时以元认知策略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反思,克服情感干扰,理性分析和接受老师的点拨、同学的帮助,方可不断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建立起融通、灵慧、深刻、严密的思维个性。

求精熟:启而发,点而悟。

语文学习欲求精熟,贵在得名师点拨,因此学生必须懂得一点教师点拨的道理。

点拨之妙,首在得人: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心态、不同的性格,教师会以相应的方法点拨他,或要言不繁,或铺路架桥,或举例引导,或反向激将,或重申基础,不一而足;点拨之妙,次在得时:学生要积极思考,主动暴露自己,以便老师点拨在关键之时,教师则要善于观察,了解学生思维状态的外在表现,决不放过点拨良机;点拨之妙,还在得度:引而不发,导而不灌,开而不塞,拨而不代,只要学生有所感悟,明确了方向,就不再浪费其时间,不再代替你思考,让学生真正去自主学习。

有个性:思结果,成一家。

语文是发展学生心灵的学科,语文学习的最终指归是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良好的修养、鲜明的个性。当然,这里的个性,从狭义讲,是指语文学习规律的系统化、个人化,也即形成有每个学生自身特色的语文学习理论,即所谓自成一家。

这就必须:首先建立元认知策略,形成监控自己思维、感悟流程的习惯。在长期的语文实践中,不断总结升华,强化有效的正确的习惯,纠正无效的错误的做法。其次是学会总结反思,通过计划总结的方式,课堂笔记的方式、作文后记的方式、试卷分析的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理性思维的层次。其次是学会交流共享,通过课堂发言、同学交流师生讨论的方式,吸收对自己学习经验的有益的指点;还可以通过网络论坛发表,接收同好者的反馈,不断完善自己经验的表述方式及实质内容。最后学会实践检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恭行。通过实践检验,我们可以收获成功的喜悦,我们更应该善待失败的苦涩,这是不可替代的人生经验,也是形成个性化语文学习经验的必然历程。

要跳出:课内法,课外路。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学习语文最重迁移。因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的最终的成功,还在于学生在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语文求生存、谋发展。为了实现语文学习的良好的正向的迁移,我们在学习中必须:

①跳出语文课程学语文。从政治科学观察思考问题的哲学方法,从历史科学成功人物的人生经验,从地理科学各国各洲的风土人情,从数学科学严密的推理逻辑,从理化科学细致的观察功夫,从美术音乐科学艺术鉴赏的规律和经验。

②跳出语文课本学语文。从《读者》学人文关怀,从《南方周末》学政治敏感,从《奥秘》学科学幻想。

③跳出时空环境学语文。这就是所谓的远程学习、网络学习。举凡科教频道的《希望英语杂志》、《百家讲坛》等栏目,还有大量的语文站,给我们开辟了丰富多采、真正互动的全新的学习形式。

《关于语文学习计划四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