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 > 教学设计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时间:2025-09-21 23:35:10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1

教学设计:XXX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的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与复习,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加深对运算定律和性质的理解,能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经历复习的全过程,学会复习整理的方法,提高数学学习的应用意识。

3.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合理算法,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和发散思维能力

4.在讨论、交流、归纳的活动过程中,树立自主探讨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整理学过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加深对运算定律和性质的理解,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根据算式的特点灵活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比赛激趣,引入课题。

比一比:谁能很快地说出计算结果:12×25125×16

好神奇!这么快!你是怎样算的?让学生说出算法。

师:运用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变得简便,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可有用了,下面,我们一起来把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揭示课题并板书:运算定律与简便算法

二、梳理知识,构建网络

1、小组整理。

师:这个单元我们都学习了哪些运算定律和性质?

下面,请分小组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

2、展示、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知识网络图:

加法交换律:a+b=b+a例1

加法运算定律加法结合律: (a+b)+c=a+(b+c)例2

运算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例3

定律连减的性质:a-b-c=a-(b+c)例4

整理乘法交换律:a×b=b×a例5

复习乘法结合律:(a×b)×c=a×(b×c)例6

乘法运算定律乘法分配律:a×(b+c)=a×c+a×c例7

连除的性质:a÷b÷c=a÷(b×c)例8

(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三、知识应用,能力拓展。

1、我有火眼金睛,我能看出下面的算式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和性质。

24+38+76=38+(24+76)

6×99 +6=6×(99+1)

370-16-14=370-(16+14)

3500÷7÷2=3500÷14

4×6×5×8=(4×8)×(6×5)

35×102=35×100+35×2

2、我是小法官:

(1)、22+29+78=29+100()

(2)、35×16=35×2×8()

(3)、102×56=100×56+2()

(4)、12×97+3=12×100()

(5)、45×(9×2)=45×9+45×2 ()

(6)、64 ÷(8×2)= 64÷8÷2()

(7)、498-302=498-300 ()

3、我是小神算,怎样简便我就怎样计算。(先仔细观察,找找题中隐藏的秘密,再想想可以怎样算?那种方法更简便?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或性质?)

(1)25×26×4(2)88×125

(3)518-245-355(4)68+59+32+241

(5)6400÷4÷25(6)125 ×32×25

师:通过刚才的计算你明白了什么?

师:是的,计算时首先要有简算意识,其次要学会分析题目的特征,想想怎样算比较简便。这样不但能使计算更快更准更简便,而且能使你的思维更灵活,方法更多样。

4、我会解决问题。

(1)学校买来5400册图书,要把它们分别放到25个书柜里,每个书柜4层,平均一个书柜每层放多少本书?

(2)我们学校新学期要购进62套桌椅,每张课桌65元,每把椅子35元。一共需要多少钱?

5、能力扩展

(1)老师昨天用计算器计算1235×49时,发现键“4”坏了。可我还想用这个计算器计算,你能帮老师想到办法怎样计算吗?

请写出算式:(1235×50-1235)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些地方或者你还有什么地方没有完全弄明白?

课后合作探究: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也学会了探究运算规律的一般方法。课后请用学过的方法和同学一起试着研究下面的运算规律:(a + b)÷c = a÷c + b÷c(其中c ≠ 0 )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2

三维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解答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通过综合练习,使学生对本单元所学内容进一步巩固和加深理解。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熟记加法表,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法。

3、通过复习,使学生更进一步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1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和有关10以内的加法。

难点:使学生更进一步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我们本单元学过了哪些数学知识?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把学过的这些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比一比哪个小朋友学得好。

二、复习数。【出示课件】

这一单元你学习了那些数?请你写出来。

1、对双数和单数的认识。

师:你还知道些什么?

2、猜一猜。

①出示第主题图。

师:小朋友们看,图上画了些什么?

生:有三个小朋友坐电梯。

师:他们分别说些什么?你能不能根据他们的谈话内容,猜一猜小男孩住在几层?小女孩呢?

生:小男孩住6层,小女孩住8层。

三、复习数的组成。

1、数的组成。

①师:我们已经学过l0以内数的组成,你都知道哪些数的组成?

②同桌两人共同表演,用拍手或对口令的形式说说组成。

四、复习数的加法(整理加法算式)【课件】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数的加法算式,你能说出得数是2的加法算式吗?( ……此处隐藏10411个字……计13

一、教学内容:

沿海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123124页,复习已学过的各种计量单位,完成练习二十相关的练习。

二、教学目的:

1)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系统的掌握长度、面积、体积、重量、时间等各种量及其计量单位,对相邻两个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更清楚,加强建立各种计量单位的表象,从而学会灵活运用有关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2)让学生学会分类归纳,有序整理,系统复习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

3)让学生养成质疑问难的学习习惯,发挥个人与小组合作讨论的作用,体现协作精神、创新意识。

4)能够较熟练地进行简单的化聚和换算。

三、教学重点:

对量的计量知识进行分类归纳,有序整理,使其知识系统化。

四、教学难点:

对量的计量知识有序整理及其各种计量单位间的特殊进率。

五、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米尺、单位体积、重量的实物等。

六、教学过程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14

复习内容:

复习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百分数和分数的互化以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整理和复习第1---3题)

复习目的:

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写法。

2、掌握百分数和小数、百分数和分数互化的方法,熟练解答求一个数是(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应用题以及百分比应用题。

复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完成下面表格。

小数

0.16

分数

百分数

24.5%

0.9%

2、只列式,不计算。

(1)40占50的几分之几? (2)50是40的百分之几?

(3)5比8少百分之几? (4)8比5多百分之几?

二、知识梳理

1、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有什么不同?百分数写法有什么特点?

2、说一说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百分数和分数互化的方法?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用什么方法解答?

如:甲数是200,乙数是150。

(1)甲数是乙数的百分之几,算式:_____________,把________看作单位“1”。

(2)乙数是甲数的百分之几,算式:_____________,把________看作单位“1”。

(3)甲数比乙数多百分之几,算式:_____________,把________看作单位“1”。

(4)乙数比甲数少百分之几,算式:_____________,把________看作单位“1”。

三、深化练习:

1、李师傅加工一批零件,其中合格率是95%,这里的95%表示什么?

2、一条水渠已修的比未修的长25%,这里的25%表示什么?未修的比已修的短百分之几?

四、布置作业:

整理和复习(二)

复习内容:

1、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练习三十四第1、3、4题)

2、折扣、纳税、利息

复习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解答。

2、能正确熟练地解答有关税款、税后利息等实际应用问题。

复习过程:

一、基本练习(只列式不计算)

(1)10万元的5%是多少? (2)一个数的80%是100,求这个数。

(3)500减少20%后是多少? (4)1000元增加2%后是多少?

(5)100比某数多10%,求某数?

二、知识梳理

1、某校男生人数比女生少10%。

①谁是单位“1”。

②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③已知女生有500人,求男生有多少人?

④已知男生有450人,求女生有多少人?

2、把③、④两题进行比较,然后小结。

3、课本104页第3题,105页第1题。

一、税款的计算方法,利息的计算公式。

1、复习税款的计算方法。

2、复习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定期整存整取通常还要叫20%的利息税,因此所得利息只有80%)

3、什么利息不纳税?利息与税后利息有什么不一样?

三、巩固与深化练习

1、课本104页的第4题。

2、课本105页的第6题。

四、作业

课本105页练习二十四第2、3、5题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2、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谈话

1、口算练习(开火车)

2、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前几天学过了哪些数学知识?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对表内除法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一)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师出示一道乘法算式:12÷3=

提问:看到这道算式你想到了什么?

追问:为什么12÷3=4,你怎么知道的?(引出乘法口诀。)

1、小组比赛背乘法口诀。

2、同桌互考口诀,补充口诀。

3、根据口诀写一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

追问:任何一句口诀都能写出两道除法算式对吗?

引出特殊乘法口诀,并引导学生按顺序汇报特殊乘法口诀。如:二二得四、三三得九、四四十六……

(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师:看到12÷3=4这道算式你还想到了什么?

引出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三)除法运算的含义及解决问题

看算式12÷3=4,利用学具摆一摆,你发现了什么?

摆学具的形式:

1、自己先摆一摆

2、同桌合作摆

3、指名板演

引出除法运算的含义

练习题

1、看图列算式

说一说是怎么想到?怎么算的?

2、解决问题

想一想,为什么这样做?

三、回顾全课,总结提高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