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 > 教学设计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时间:2025-08-25 15:51:20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开天辟地》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6、7、8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并能把这个神话讲给别人听。

4.通过对重点句、重点词的品味,感受盘古的伟大、无私,从而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熟记成涌。

5.认识文章“对仗”的写作手法,初步感受对仗的特点。

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盘古的伟大形象。

一、猜古文字

人、大、立(“人”的变形)结合成语:顶天立地

为什么古人要把表示人的“大”字放在天之下,地之上呢?

趣解:“人”代表盘古,他手托起的是天,踏着的是地。

二、介绍神话故事特点

我们读过童话故事,也读过寓言故事,《开天辟地》是什么故事?

讲了盘古的哪两件事?(开天辟地 化生万物)连起来说一说。

是我们人类第一个关于世界最初本源的故事,所以这样的神话又叫创世神话。

三、读文,感受盘古的样子

盘古站起来之后开天辟地的样子。

盘古开天辟地之前世界的样子。

盘古临死时身躯化成万物的样子。

盘古头顶天脚踏地的样子。

请四位学生读文。

四、古今结合解读课文

1.出示第一段古文,读后找出与课文中相关的语句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 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

学习修辞手法(对偶)

辨析: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读出文字背后的意思:开天辟地的时间长,很辛苦。

2.出示第二段古文,体会盘古身躯化成世间万物,无私献身的精神。

首生盘古,垂死化生,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骨为地理,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

从第七自然段中找出与之相关的语句,体会神话故事在写法上想象力的丰富、超凡、神奇与浪漫。

设问,先民们怎样问自己?反复品读,练习背诵。

你们觉得盘古垂死化生以后,化成了一个怎样的世界?感受盘古的献身精神。

生机勃勃 千变万化 美丽 神奇 多姿多彩

盘古创造的世界那么的美丽,充满生机。盘古真的很伟大!同学们,当我们看着这神奇的蛋,说着神开天辟地的故事,看着这神开天辟地化生以后的景象,你们觉得这神话故事有意思吗?

这只混沌的宇宙蛋,这个开天辟地的盘古大神以及垂死化生的神奇浪漫为神话故事产生出无尽的想象空间,神话真的很伟大。

五、品读盘古歌,了解三皇五帝。

六、拓展

1.创世神话:印度创世神话、古希腊创世神话、北欧创世神话、圣经创世神话、贵州苗族创世神话。

2.中国神话故事介绍。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第6~8自然段。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神话故事想象丰富的特点,感受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

盘古怎样开天辟地,又怎样化生出世间万物这两部分内容,体会盘古伟大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内容,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前一分钟

我们班同学平时积累了很多成语,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你会说天()地()的成语吗?

课件出示:翻天覆地

开天辟地

欢天喜地

顶天立地

昏天黑地

改天换地

生齐读。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2课《开天辟地》,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这个世界上什么也没有,没有我们看见的花草树木,没有山水鸟兽,甚至没有天,没有地,于是世间流传了这样一个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开天辟地》。

齐读题目。多么有力量的题目啊,再读。(好像没有把力量读出来)范读,再齐读(很有力量)。

开和辟的意思是一样的,所以开天辟地又可以说成开辟天地。

二、精读指导

(一)说清课文大意。

1.请同学们打开书本,默读一遍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出示:昏天黑地

开天辟地

顶天立地

化生万物

同学们,你们看,看到这四个词语,我们就像看到了这个神话故事的发展过程,能用上这四个词语用几句连贯的话来说说看这篇课文讲了什么吗?(学生交流)

(这篇课文讲了天地还是混沌一团的时候,有个叫盘古的大神醒来,他拿起斧子和凿子开天辟地,最后他化生万物)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盘古,走进盘古开天辟地时那样一种惊心动魄的场面。

1.课件出示: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咔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大神见身边有一把板斧、一把凿子,他随手拿来,左手持凿,右手握斧,对着眼前的黑暗混沌,一阵猛劈猛凿,只见巨石崩裂,大鸡蛋破碎了。

指名读。

同学们,你们看,盘古是怎么劈的,怎么凿的?揭示猛劈猛凿。(点红两个猛)狠狠地劈,狠狠地凿。

指导有感情朗读。

2.从这里,你想到盘古怎么样?

(1)向往光明。

左手持凿,右手握斧猛劈猛凿巨石崩裂想象盘古开天辟地的情景,感受开天辟地的艰难,体会盘古对光明的无限向往,以及创造崭新新世界的决心。

(2)力量大。

一使劲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体会盘古不是一般的神,他有着无穷的力量与高大的身躯,这也是盘古能够开天辟地的条件。

他还是一个沉睡了一万八千年的大神,一万八千年,他该积蓄了多大的力量啊,这一刻他要爆发 ……此处隐藏23362个字……点研究的两个问题。课文2—7小节里已经告诉我们了。请大家赶快去快速地读一读,2到几小节是说盘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第几小节开始到7小节告诉我们盘古化生出世界万物。

3、交流(2~5)小节说盘古以他的神力和身躯开辟了天地,(6~7)小节告诉我们盘古化生出世界万物。

(一)学习2—5小节

过渡:让我们先去研究第一个问题。盘古怎样开天辟地?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请同学们自己去读读2到5小节,边读边思考,把你认为能够解决问题的句子或词语用你喜欢的阅读符号画出来,在边上写一写你的理解,并读一读。

交流:

1、随机出示: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喀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

终于,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再自己读读,看看还有什么新发现。(“一使劲”)

“一使劲”说明了什么?(高大 力大)

你有这个力量吗?只有盘古才有这个神力。

板书:神力

男同学把他的神力读出来。

一丝微光,对醒来就处在黑暗之中的盘古来说,这是一丝怎样的光啊?

看到一丝微光了,如果你是盘古,你会想些什么?

盘古也是这么想的:让这个世界充满光明那该多好啊,于是,他又做了什么呢?

2、出示:大神见身边有一把板斧,一把凿子,他随手拿来,左手持凿,右手握斧,对着眼前的黑暗混沌,一阵猛劈猛凿,只见巨石崩裂,“大鸡蛋”破碎了。

这是一个普通的鸡蛋吗?(巨石累积而成的),你怎么知道的?

“巨石崩裂” 能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吗?(指名读)

请把这个词语放在句子里朗读,(男生读)读出开天辟地的气势

还有哪些地词语体现了他的神力?“猛劈猛凿”(具体说一说)

也把这个词语放在句子里读一读,把他的威武神勇的样子读出来。

3、大鸡蛋破碎了,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哦,多神奇呀!这句话在描绘天地变化时用词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写出了天地是怎么分开的)

3对反义词形象地描绘了天地分离的情景,子数相等/琅琅上口)

课文中还有很多这样类似的句子,在下面的学习中自己要留意。以后在写作中,我们也可以尝试运用这种对仗的方法,那会让文章增色不少。

齐读

经过了一段艰难的历程,天和地终于分开了,盘古啊,你就休息一会吧,好吗?(指名回答)为什么?

5、天和地上怎么变化的呢?

天每天升高一丈,也就是十尺,也就是约3.3米,地每天加厚一丈,也是约3.3米,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盘古每天长高多少?大约6.6米。

这样经过了——(18000年),一年365天,18000年就等于6570000天,盘古共长了约433620000米。多么庞大的一个数字,从这个数字中你能体会盘古是个怎样的大神吗?这是一位 的大神(意志坚定、矢志不移、有毅力、有决心……)

学生一起感受盘古顶天立地的样子。

出示: 一百年过去了 ,盘古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一万年过去了 ,盘古还是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1800万年过去了 ,盘古依旧是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

这是一个怎样的巨人?(齐读 巍峨的巨人)读好这个词语。

6、盘古有这种坚定的意志,为的是让天地不再合拢,真正为的就是让这个世界充满光明,这种精神是何等的可贵,我们已经不能再用言语来形容了,就让我们读出心中的这份情感吧。

齐读4、5两小节。

小结:同学们认真的读书,已经读懂了第一个问题,更重要的是读出了一个具有坚定意志的盘古来,你们真是会读书。

(二)学习6、7两小节

过渡:几千万年过去了,天不再升高,地不再加厚,而此时的盘古怎样了呢?读读第六小节 1、你读懂了哪些句子或词语?(精疲力竭、含着微笑)

(评价:一个精疲力竭的盘古,一个死而无憾的盘古。)

2、这位巍峨的巨人倒下了,为开天辟地耗尽了心血,流尽了汗水,他在临死前还把自己的身躯化成了世间万物,板书:身躯 化生万物 这也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盘古是怎样化生出世间万物的呢?还像刚才一样读书,自己去找答案吧。

3、交流出示:口中呼出的气变成了风和云……雨露甘霖。

根据交流投影出示:风和云

轰隆的雷霆

光芒万丈的太阳

铰接明媚的月亮

三山五岳

奔腾的江河

纵横交错的大道

万顷良田

滋润万物的雨露甘霖

所有这人世间的一切,都是盘古用自己的身躯换来的。盘古的身体还会变成什么呢?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试着当一回小小神话家,用盘古的 变成了 这个句式同桌互相说一说,改一改。

交流

盘古把自己的一切都给了世间,自己什么也没有留下,看!这就是盘古为我们开创的美丽的世界(看图,出示一些美丽的山河图片)

所以,当我们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沐浴着温暖的阳光时,不要忘了我们的大神——盘古,请再深情地读一读这两小节,把你要对盘古说的话简要地写在书旁。

学生读书感悟,教师巡视指导

小结:同学们,你们不但读得好,说得也好!各人有各人的感受。

在同学们的努力下,我们轻松解决了第二个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又进一步了解了盘古,这是一位 大神,填空。(伟大、不会欺侮人的、创造了美丽的世界、勇于牺牲)

(三)总结。

我们学习语文就是应该这样,把你读到的内容和想到的联系起来,读出文字所要告诉我们的信息。

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宇宙并不是因为盘古开天辟地而形成的,那么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是领略一下神话的魅力所在吗?

(学习盘古开天辟地的精神,敢于创新,勇于奉献的精神)

2、“开天辟地”既是个神话故事也是个成语,常比喻空前的,自古以来没有过的。 颂扬开创伟大事业,称“开天辟地”。

如:毛泽东开天辟地,成立了新中国!

3、 再次朗读题目,祝愿同学们也学习盘古的敢于创新,勇于奉献的精神,长大成人以后也能开天辟地,干一番大事业。

今天老师给大家留了一个作业,开天辟地是一篇神话,在我们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还流传着许多这样的神话传说,如《女娲补天》、《八仙过海》……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有关资料,用我们这堂课上的方法学一学,你一定会读到许多新的信息,我们再一起来交流,好吗?

摘录文中对仗的句子。

用下面的成语,说一说盘古开天辟地的经过

混沌不分 混天黑地

大刀阔斧 开天辟地

与日俱增 顶天立地

变化万端 改天换地

《《开天辟地》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