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文 > 教学设计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时间:2025-08-25 15:51:12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2、积累经典语句、格言。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敬业”与“乐业”的主旨。

〖教学过程〗

一、继续学习课文

1、学习“乐业”部分:

⑴ 学生阅读、思考:

论证思路及方法:

明确:先反驳“做工好苦”,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列举了四个原因,最后引用孔子的话。

⑵ 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举两个例子,学生可举身边的例子,也可举电视、报刊中的事例。

2、学习第三部分:

齐读,理解内容,勉励大家“敬业、爱业”。

二、品读文章

1、默读文章,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学生举例:

如“独独”“扯直耳朵来听”“淘神费力”……

2、文中设问句的使用:学生找出并勾画。

如:“百行什么为先?万恶什么为首?”“为什么该敬呢?”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

体会作用:提炼出分论点,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

三、探究活动

1、思考:作者提出了许多关于敬业和乐业的观点,你最信服哪一点?有不同意见要说明理由。

2、全班交流:

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

学生的见解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就应鼓励。

3、讨论练习四,以辩论的形式。

4、学了本文,我们有什么体会,在生活学习中应该怎么做?

四、积累

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制成资料卡片,要注明出处及类型,书写要规范。

五、小结

文化巨人梁启超以他丰厚的文化积累,为我们阐述了敬业与乐业的重要,希望同学们从中有所收获,相信对我们的一生是受用无穷的。

六、作业

课外阅读《少年中国说》。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2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2.摘录并积累大量经典语句、格言。

3.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合作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敬业乐业精神”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教学难点:

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内容。上节课同学们靠自己的力量疏通了文意并理清了文章思路,还感受了演讲与一般议论文的两点不同,这堂课我们结合“学习”是我们学生的“职业”这个实际,看能否谈得更真切些,精彩些!

出示多媒体课件

1、复习课文中的几个问题:有业、敬业、爱业。

教师投影上节课的内容,同学们回忆上节课所讲的内容,请一个同学加以阐释

2、有业是前提,敬业是基础,乐业才是最高境界。

在有业、敬业、爱业的基础上,同学们理解回忆三者之间的关系,这个环节采取合作回忆法,相互讨论,由学生说答案,教师最后加以明确三者的地位:有业是前提,敬业是基础,乐业才是最高境界。

3、本文的中心论点:“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教师引导同学们回忆议论文的几个要素,并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全班齐读中心论点)

二:进入新课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6-7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论述敬业的必要性的?

什么是敬业?

为什么要敬业?

怎样才能做到敬业?

要学生回答怎样论述敬业的必要性有一定的困难,于是投影如下三个问题:1、什么是敬业?2、为什么要敬业?3、怎样才能做到敬业?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在课文中寻找答案,教师找小组代表起来回答分享答案。教师一边巡视,一边参与小组合作,可以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见解。

明确:1、什么是敬业?引用朱子的话做理论论据

2、为什么要敬业?列举两个地位悬殊的职业作事例论据

3、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引用《庄子》、曾文正、孔子和法国学者的论述做理论论据

(教法分析:朗读时语文教学最基本的方式,离开朗读,语文教学便枯燥无味,失去了学习语文的价值,在朗读中引出新课内容,一方面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另一方面提高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这三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可以在文章中找的,师先投影问题,让学生朗读过程中有目标,同时也能把握朗读时的重点。)

2、课文中说“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的第一等人。”我们生活中有没有发现像作者所说的天地间第一等人?

师:生活中有许多我们敬畏的人们,如:岳飞的爱国精神值得我们敬畏学习;居里夫人献身科学值得我们学习,抗日战争中的战士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值得敬畏,航天英雄……身边的英雄可谓是不胜枚举,你们觉得他们是我们课文中的第一等人吗?

生:是

师:那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人能堪称天地间的第一等人。请同学们相互讨论,一起找一找身边的第一等人。

生讨论

教师巡视并指导提示:可适当提示学生从同学、朋友、家人、老师以及电视节目里出现的人物。

假设生答案:班上的同学,明星、医生、环卫工人、教师、父母等

教师投影:各个行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照片:教师、医生、邮递员、环卫工人、学生、战士等等

(教法分析:1、这一环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比较简单的问题,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身边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2通过相互讨论,提高同学们 ……此处隐藏37816个字……>

质疑研讨:有人说:“梁氏的‘敬业’说,有着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的积极作用。”请联系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谈谈这种说法的意义。

明确: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有等级色彩的文化,中国人的职业观向来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人们的读书目的又是“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种官本位的文化,极度蔑视普通职业,尤其是体力劳动,人们纷纷以出人头地、显亲扬名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因此,课文论述的“敬业”说,有着矫正世风,改良国民性的积极作用。

(二)、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体会口语和演讲的特色

(1)引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上节课已讲)

(2)语言通俗,如话家常。例如:提到百丈禅师的故事时,说:“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地不肯吃饭。”

“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起到咽气那一秒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第八段)

(3)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

例如:“今天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第八段)

“我盼诸君和我一同受用”

(4)设问句的使用,有利于听众的注意和思考。

如: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

(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如何,境地如何)

怎样才能把劳作做圆满呢?(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为什么呢?(四点原因)

四、学生谈本课收获

1、知识上,我学到了:

2、思想上,我懂得了:

五、结束语

同学们,通过阅读、探究,我们对课文有了深层的理解,对人生与事业多了一些思考。希望同学们以文中所说的“敬业乐业”的精神去提升我们的学习,去实践生命的价值。

六、板书设计(可以有学生列出板书)

语言特色

1)引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

2)语言通俗,如话家常。

3)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

4)设问句的使用,有利于听众的注意和思考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15

【教学目标】

1、理解“敬业与乐业”的课文主旨,了解作者的人生观,能结合生活中的事例来证明自己的看法。

2、整理和积累文中用以论证论点的大量经典格言警句,体会演讲通俗浅显的语言风格,培养自己的演讲能力。

3、理清文章论证结构,了解作者是如何运用材料证明观点的,掌握讲道理、举例子两种论证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体会语言表达通俗浅显、准确周密、生动有力的特点,理解文章的中心论点,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讨论、点拨、训练。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只有能够鼓足干劲工作并懂得什么是汗水和疲劳的人,才会理解欢乐的感情”,他告诉我们工作要有一种执着的敬业精神,要以通过自己的劳动为人类创造财富为快乐。今天我们就学习与苏霍姆林斯基的名字有关的文章《敬业与乐业》(板书)。

二、文题背景及解析

文章题目点明了演讲的论题。其中“业”并不是局限于狭义职业,正如作者所言:“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的”。因此“敬业与乐业”的意义,就不限于正式的课主职业,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不只限于成人的工作,也可以包括学生的学习。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八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以过去八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今天的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三、整体感知课文

1、认真读课文(结合书下注释理解字词)。

2、理解课文层次:

⑴巩固复习议论文三要素、基本结构:

板书: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⑵概括内容: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总体结构是“总──分──总”:开头总起全篇,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先论述“有业”,再论述“敬业”和“乐业”两个分论点,最后总结全篇。

第一部分(第1段):释题,提出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第2~8段):论述“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9):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3、课文内容研读: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⑴为什么作者先在文首交代论题的来源?有必要吗?

在文首进行说明,可避免听者把论题和古籍中的语句原意混淆,又显示了演讲的趣味性。同时提出论题来由,也便于揭示全文的论述要点,使听者对演讲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

⑵讲演的目的是“敬业与乐业”,为什么梁启超在论证论点之前先说“有业”的问题?他是怎样介绍“有业”的必要的?

“有业”是“敬业”、“乐业”的前提基础,对“待业”的态度,决定能否“敬业”、“乐业”。

先引用孔子的话,再用事例证明,然后用自己的话从反面论证了“有业”的必要。

⑶如何理解文中的“业”:

对“业”的理解,不应局限于职业成人的工作,可以指学生的学习,课外活动等,可以指自己的兴趣爱好,学术研究,也可以指生活中任何一件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四、归纳本文在写作上的特点

1、结构条理清晰:

课文开头提出论点,中间主体部分分两层论述“敬业”和“乐业”的必要性,末尾总结全篇,提出希望。

2、论证方法的多样性:

道理论证使演讲富有说服力。举例论证使演讲词具体生动,吸引听众。

3、语言浅显通俗。

五、课堂训练

1、精读6、7段,思考下列问题:

⑴文段中引用了谁得名言?说说表达了什么意思?文中首句有何作用?

引用朱熹的名言“主一无适便是敬”意思是专注于某一项工作就是敬业。名言有权威性。语言简洁而深刻,指导作用大,用在文中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⑵文中举了什么事例?说明什么问题?有什么作用?

把当总统和拉黄包车这两项职业进行对比,指出职业无高下贵贱之分,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事例论据能充实议论内容,有力地证明观点。

2、文中作者所论述的“敬业与乐业”对我们学生的学习有什么启示?

点拨:本题考查我们读后的感悟,应结合文中主要观点,讨论我们应以何种态度投入到学习之中去。

【板书】

中心论点:敬业与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要敬业

敬业与乐业有业之必要

要乐业

结论:敬乐人类合理生活

《敬业与乐业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