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舞蹈教学计划
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我们的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现在就让我们好好地规划一下吧。我们该怎么拟定计划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舞蹈教学计划,欢迎阅读与收藏。
舞蹈教学计划1小班舞蹈课教学计划由于小班幼儿刚接触舞蹈,对一切都特别好奇,且兴趣较浓。因此在教学中要激发和保持这种兴趣。但小班幼儿的自制能力和接受能力较差,所以教学活动要形象、生动有趣。针对这些,我在小班教学中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玩中学、在乐中学。
1、律动练习、走步练习。根据走步的方法和节奏、速度、力度来表现不同的人物及情绪,同形象的走,可以慢慢的走,雄壮的走,欢快的走。
2、碎步练习、蹦跳步练习。根据幼儿步伐来选择相应的歌曲来表达游戏或律动,来激发幼儿对舞蹈的兴趣掌握身体平衡,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例如《乘飞船》《小鸟飞》等。
3、律动《火车开啦》培养幼儿节奏与手脚动作的协调性。要求幼儿掌握脚尖小跑步与开火车动作
4、律动《划船》模仿划船动作。学习按照音乐的节奏使手臂和身体动作相协调。
5、律动《这是小兵》模仿小兵吹号、打铜鼓、开枪、开炮等动作。初步培养幼儿对音乐、舞蹈的兴趣和节奏感,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想象力、表现能力,陶冶幼儿的兴趣和品格。学习弓箭步和单腿跪等动作。
6、《摊推手》掌握摊、推手,转动手腕等基本动作。
7、《踢小球》模仿踢小球动作。学习原地跑。用脚盘球、踢球、停球、用头顶球、双脚跳起、双手抱球等动作。
8、《扑蝴蝶》模仿扑蝴蝶动作。学习蹦跳步。
舞蹈教学计划2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任务和教学基本要求
1、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
舞蹈是一门专业技能课。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舞蹈教育和舞蹈表演专业舞蹈技能,掌握训练方法,提高舞蹈素养,毕业后能胜任舞蹈教学和舞蹈表演工作,成为合格的教师和舞蹈表演者。
2、教学任务: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具有适应舞蹈需要的正确身姿、完整、流畅、正确、优美地表演各种风格的舞蹈,掌握舞蹈的基本理论,具有创编幼儿舞蹈、组织幼儿舞蹈教学的能力。
3、教学基本要求
舞蹈技能是一门规范性、理论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中,应按照幼师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突出“三基”内容的教学,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全面掌握。融会贯通,达到培养目标所规定的要求。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关系
本课程应以舞蹈基本理论、舞蹈技能训练为基础,音乐教学法相配合。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
1、教学方法:
本课程不是纯理论性课程。其核心是解决实践的问题。在教学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工作的要求,加强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舞蹈素养。同时,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突出实践环节。提高感性认识。
2、教学形式:
为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学形式以教师讲授、示范作为基础,同时,针对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进行小组教学和个别指导与之配合。 第一学期(注重软开度的练习)
3、教学目的及教学要求:
通过本单元学习,要求初步掌握舞蹈的基本知识,具有正确的身体姿态,掌握舞蹈的基本舞步。动作有一定的力度和节奏感,舞蹈动作协调。
4、学时安排60学时
专业开设:民族民间舞(20) 芭蕾舞基训(20) 中国古典身韵(10) 幼儿舞蹈考级(10)
教材(北京舞蹈学院中国民族民间舞教材 解放军艺术学院芭蕾舞基训 北京舞蹈学院古典身韵 北京舞蹈学院幼儿舞蹈考级)
5、教学内容:
一、理论课
1、掌握舞蹈的概念、种类,了解中国舞蹈发展简史。
2、了解舞台平面、空间、方位,懂得常用舞蹈术语,学会做舞蹈记录。
二、舞蹈的基本训练
1、学习中国古典舞基本手位、脚位。
2、进行不同节奏的脚位站立、脚腕训练、胯关节训练,腰的训练、胯的训练,压腿和跑腿训练,走跑跳训练,基本舞步训练,身段组合训练。
三、民族民间舞训练
理解藏族舞的风格和动作特点,学习弦子基本步、平步、靠步、撩步、拖步、退踏步、滴嗒步,以及常用手臂动作:撩袖、摆袖、晃袖、献哈达、敬礼。学会弦子组合1—2个,踢踏组合1—2个。
四、芭蕾舞基训
把上练习
双手扶把 檫地组和 节奏4/4
单手扶把 双腿蹲 节奏4/4
单手扶把 檫地 节奏2/4
单手扶把 小踢腿 节奏2/4
单手扶把 单腿蹲 节奏4/4
单手扶把 控制 节奏4/4
单手扶把 大踢腿 节奏3/4
五、中国古典舞身韵
地面元素训练
1、提沉
2、冲靠与旁移
3、含腆仰
4、云间转腰
5、横拧
6、旁提
六、幼儿舞蹈考级
1、走步 《吹吹拉拉》
2、音乐反应一 《大苹果》
音乐反应二 《看星星》
3、扩指 《保护小羊》
4、手臂动作 《你说可笑不可笑》
5、弯腰、转腰 《小钟》
6、前压腿 《小脚》
7、双吸腿 《弹弹唱唱》
8、脚位 《擦玻璃》
9、头的动作 《小鸟的歌》
10、摆臂 《伸出手》
11、蹦跳步 《小兔子》
12、平踏步 《开火车》
13、游戏 《万花筒》
舞蹈教学计划3一、 教材简析:
在整个教材的设置上,充分考虑到校学生的生理特性并结合他们的心理特点,把知识性、训练性、娱乐性及表演的适用性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在训练上强调了学生训练舞蹈的科学性、系统性及多样性,使之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了协调发展。本学期主要是针对一年级学生所能掌握的舞蹈基本能力和基本动作。主要练习校园集体舞的训练,力求充分挖掘学生的天性,使学生的舞蹈动作能够达到高一层次的协调流畅。从而启发学生用肢体去表达情绪、抒发感情。增进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学生特点与基本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动作发展也不十分协调。所以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同时让学生能在众人面前大胆的表演,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正确的站立、压脚背跪坐、盘腿坐、伸腿坐等基本姿势。认识自己身体的各个部分,学习校园集体舞《找朋友》训练学生动作的协调性,节奏感及乐感 ……此处隐藏11560个字……>配合默契,音乐要卡好节奏;
第十六周
二年级:复习所学资料;
熟练掌握动作并有感情的去跳舞;
舞蹈教学计划14一、高中舞蹈课程的选择。
高中学生对舞蹈知识的了解相当匮乏,可是他们渴望美,有对美的追求,对新的知识有探求的愿望。我选择中国舞作为入门的参考,使高中舞蹈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避免执教过程中的主观性及盲目性。普通高中的教学的目标是简单的舞蹈普及,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二、高中舞蹈课程的课时安排。
依据教学的大纲要求,高中舞蹈模块为选修模块,开设一个学期。
三、高中舞蹈教学阶段的任务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景,高中舞蹈教学必须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教学规律。一般来说,每一学期的教程大致可分为三部分:基本功的训练、舞蹈片断的教学、复习和考试(或演出)。三部分的授课时间不能平均分配,要依据各部分教学任务与需要而定。
1、中国舞基本功的训练。
基本功的训练要贯穿与舞蹈教学过程的始终,包括:一些简单的把干,地面组合训练等,要求学生昂首挺胸、收腹提臀、学会深呼吸…提升学生的气质,训练学生身体的软、开度。
(1)使学生身体各部位(颈、肩、背、腰、髋、膝、脚腕、脚趾)的本事、体力与技术到达基本的水平。
(2)对有基础的学生进行有重点的训练(技巧部分的训练),使之巩固提高。
(3)有重点地克服与纠正学生的弱点,如身体某部位的本事较薄弱,动作中存在的具有倾向性的毛病等等。
教师应力求将教学组织得趣味(当然必有具有训练价值),避免使学员感到枯燥费力。由于教学对象的条件与基础的不一样,教学过程中仍然要因人因课制宜。
2、舞蹈片断的教学
这一部分的教学资料能够安排得丰富多彩一点,教学舞蹈片断的选择必须要力求精良,难度不宜太大。主要是让学生经过学习了解各种类、各民族舞蹈的特点,为今后的舞蹈学习和鉴赏打下良好的基础,能够包括:
(1)古典舞的鉴赏以及古典舞片断的学习。
(2)中国民族民间舞的鉴赏以及舞蹈片断的学习
(可选择两、三种比较有代表性的,比如:新疆舞、藏族舞、蒙族舞、傣族舞等)
3、复习与考试
一个学期以考试或汇报的形式结束,这堂课既检查学员的学习成果,同时也检验教师的教学水平。结束课的成绩好坏也是我们总结经验、制定或修订下阶段教学计划的重要依据之一。因为一份好的教学计划,必定是“教”与“学”的高度统一,是执教者不断克服教学中随意性的成果,是遵循教学规律又与教学对象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一个好的教学计划会使教学工作产生事半功倍的效益。
四、高中舞蹈教学的教材组织。
教学计划制定后,接踵而来的是要组织好每一课的教材。一种本事或某一技巧训练成效如何,关键在于教材的组织;教材组织得当,会有效地获得训练成果,教学效果就会加倍地提高。反之,则阻碍教学任务的实现。教师在教学中只着眼于严格要求学员去刻苦训练,却不讲究教材的科学性组织,这是不可取的。
总之在高中舞蹈教学中,教师必须周密地组织每节课的教材,教学不可无计划,但教学计划也不可一成不变。相信只要在实践中不断修正与补充,高中舞蹈教学将到达更切合客观实际的教学效果。
舞蹈教学计划15一、指导思想:
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对舞蹈学习的兴趣,为舞蹈爱好者进行舞蹈基本功的训练,提高舞蹈专业素质,使其达到学习舞蹈的步要求,具有健美、灵活的体态。通过训练,让学生掌握较普通的舞知识并兼备音乐与舞蹈的艺术表现力,使学生具有审美能力和鉴赏美的能力,为各种活动的参与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情况分析:
在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同时,为促进学校艺术教育的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学期舞蹈兴趣班的计划。准备把本次舞蹈兴趣班的教学重点放在对成品舞蹈的训练上。由于舞蹈基本功,协调能力和对音乐的感受力都是刚刚开始发展,虽然有较强的积极性,但是手脚并不听使唤,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练习。这便需要我们老师策划出新颖适合的教学内容,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和耐心的教学态度,使学生产生亲切感,提高对舞蹈学习的能力。
三、活动目的:
1、把身体训练成有表现力的工具,动作协调,对动作、音乐、节奏等的感知更敏锐。
2、学习成套的舞蹈基本动作,掌握基本的站姿、坐姿及腰、腿软开度的训练方法;
3、学习初级舞蹈组合,训练学生动作的协调性和艺术表现力.
4、培养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共同合作的能力。
5、培养创造力、即兴表演能力以及艺术欣赏力和鉴别力。
6、通过舞蹈训练,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
四、活动内容:
1、教会学生正确地掌握舞蹈的基本要领,简单的把上,把下的练习,知道基本的手位,脚位。
2、地面练习:勾绷脚、压腿、开胯、竖叉、横叉、抱花篮、地面压腿、下腰、头勾脚。
3、把杆练习:压腿、压肩、擦地、蹲、下胸腰、腰腹动作、后踢腿、踢腿。
4、要求全体队员都能在教师的训练下基本达到下叉,对个别软度不好的队员可加深练习,把上的训练有基本手位,脚位,一位的擦地,蹲,丁字位的前擦地,旁擦地,腰部的训练、腿部的训练的撩腿、弹腿、踢腿。
5、要求学一些儿童舞蹈中常见的舞步的组合。
6、对个别好的队员进行个人素质的提高,技巧方向可加深一些。
五、活动措施:
1、引导学生观看舞蹈录像带,帮助学生寻找舞蹈感觉。
2、逐段示范、讲解动作,逐个辅导。
3、学生个人练习和个别辅导相结合。
4、采用学生互帮、好学生示范的方法,进一步提高水平。
六、具体的活动安排:
(1)活动时间安排:每周四下午第三节课
(2)具体活动安排:
1、开学的一个月之内,对学生进行强化基本功训练,尤其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他们身体的协调能力非常差,教师通过有趣的基训,使学生腿的开度和腰有一定的控制能力,压腿、踢腿、下叉,下腰等内容顺利完成。
2、当学生在地面完成软度开度的训练以后,可以进行把上规范而且简化的芭蕾训练,使孩子们的形体、姿态、腿线条、腰腿的软度、力度和控制进一步提高。
3、下一个训练是中间训练,这是使孩子们掌握、熟悉、提高表演能力和技巧的重要部分,这个训练主要解决形体、中心、控制和呼吸,因为只有掌握这些才能完成舞蹈的表演。
4、通过组合的练习,使学生加深基本功训练的系统性,更好的服务于平日的舞蹈之中。
在舞蹈教学中,我们采用舞蹈示范、舞蹈欣赏、边歌边舞、音乐反应、模仿与想象、组合与成品舞编排等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全身的多种器官,提高学生动作的协调性。并着重进行基本功训练,将学生舞蹈形象化,通过形成有趣的故事或者舞蹈造型来启发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